【类风湿关节炎(尪痹)的概述】
类风湿关节炎(RA)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。RA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,其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,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,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,可并发肺部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恶性肿瘤、骨折及抑郁症等。随着 RA 患者病程的延长,残疾率升高。故也被民间流传为“不死的癌症”。
RA 属中医学“痹证”范畴,由于其临床表现具有关节变形、肿大、僵硬,不能屈伸,筋缩肉卷,身体羸瘦,骨质受损,故名之以“尪”,称为“尪痹”,为“痹证”中的一种特殊类型。
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骨破坏 基本正常膝关节 【中医如何认识尪痹】 尪痹是个多种证候交错的复合性疾病,其致病因素并非一端,病机演变复杂多变,试简述如下: 初期:多由汗出冒风、劳累受寒、居处阴冷潮湿等原因,外邪乘机体卫外功能低下之机,从皮毛袭入肌肉、经脉、筋骨,阻遏气血运行,关节失于温煦而形成尪痹,起始以肢体皮肉经络为主,病位较浅,邪虽盛而正未虚,属实证。 中期:若疾病迁延,日久则外邪转化为内患,寒凝聚湿生痰,或湿热交阻、气血郁滞成瘀,痰浊、血瘀相互交结,闭阻经脉、络脉、壅滞于关节,损坏骨骱,流注肌肤筋膜,可见关节肿胀变形,屈伸不利,皮下结节。 后期:邪气深入脏腑,病人耗气伤阳,劫夺阴津,肝肾受损尤为突出,筋骨失于濡养,以致筋肉萎缩、骨节僵硬、形体消瘦、面色无华、腰膝酸软等,为虚实夹杂之证候。 尪痹的病因病机图 【中医药如何治疗尪痹】 尪痹主因肝肾不足,正气亏虚,加之外感风、寒、湿等邪气,痹阻经络、气血运行不畅所致,故补益肝肾、通络祛风湿是本病的基本治法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征性表现,进行辨证,可概括出 7 个常见证型,分别论治如下: 一、风湿痹阻证 症状:关节肿胀、疼痛,游走不定、时发时止,恶风,或汗出,头痛,肢体沉重。 舌脉:舌淡红,苔薄白,脉浮或滑。 治则:祛风除湿,通络止痛。 方药:羌活胜湿汤加减。药用羌活、独活、藁本、防风、甘草、蔓荆子、川芎等。 二、寒湿阻络证 症状:关节冷痛,肿胀,屈伸不利、拘急,局部畏寒,得寒痛剧,得热痛减,皮色不红。 舌脉:舌胖,舌质淡暗,苔白腻或白滑,脉弦缓或沉紧。 治则:散寒利湿,通络止痛。 方药:蠲痹汤加减。药用羌活、独活、桂枝、秦艽、当归、川芎、乳香、海风藤等。 三、湿热痹阻证 症状:关节肿痛,触之灼热或有热感,口渴不欲饮,烦闷不安,或有发热。 舌脉:舌质红,苔黄腻,脉濡数或滑数。 治则:清热利湿,通络止痛。 方药:宣痹汤加减。药用防己、杏仁、滑石、连翘、山栀、薏苡仁、半夏、蚕砂等。 四、痰瘀互结证 症状:关节肿痛日久不消,屈伸不利,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,面色晦暗,肌肤甲错。 舌脉:舌暗紫,苔白厚或厚腻,脉沉细涩或沉滑。 治则:逐瘀化痰,通络止痛。 方药: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。药用秦艽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羌活、没药、当归、五灵脂、香附、牛膝、地龙、半夏、陈皮、茯苓等。 五、肝肾阴虚证 症状:关节肌肉疼痛,肿大或僵硬变形,屈伸不利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面颧潮红或五心烦热,盗汗失眠。 舌脉:舌红,苔少或薄白,脉细数。 治则:补益肝肾,通络止痛。 方药:左归丸加减。药用熟地、菟丝子、牛膝、龟板、鹿角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等。 六、气血亏虚证 症状:关节肌肉酸痛无力,肢体麻木,肌肉萎缩,关节变形,少气乏力,自汗,心悸,头晕目眩,面黄少华。 舌脉: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弱。 治则:补益气血,通络止痛。 方药:八珍汤合蠲痹汤加减。药用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羌活、独活、桂枝、秦艽、乳香、海风藤等。 七、气阴两虚证 症状:关节肿大伴气短乏力,肌肉酸痛,口眼干涩,自汗或盗汗,手足心热,形体瘦弱,肌肤无泽,虚烦多梦。 舌脉:舌红或有裂纹,苔少或无苔,脉沉细无力或细数无力。 治则:养阴益气,通络止痛。 方药:予四神煎加减。药用生黄芪、远志、牛膝、石斛、金银花等。 【小结】 尪痹应早发现、早治疗,避免中后期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。中医治疗上,补益肝肾、通络祛风湿是本病的基本治法,但仍需要辨证论治,个体化治疗,不可偏执一方一药。对于慢性风湿免疫性关节炎,正确认识疾病,规范治疗的同时,不忘重视自身精神调治,时常保持情志舒畅。 专家简介 中医科专家门诊 时间:周一全天、周二上午 地点:金平县人民医院2 号楼 二楼综合门诊区 诊室2